查看原文
其他

杨瑞龙:保民生的关键是稳就业

杨瑞龙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CMF 2022-12-17


杨瑞龙  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席主席

以下观点整理自杨瑞龙在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54期)上的发言



本文字数:2721字

阅读时间:7分钟


我们之所以把稳就业选定为本期宏观经济研讨的热点问题,是因为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民生问题,非常重要。落实“稳中求进”总方针就必须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六稳”是稳增长,“六保”是守底线,保民生的关键是稳就业,只要劳动者有了稳定的工作岗位,就有稳定的收入,社会稳定就有了经济基础。当前怎样实现稳就业,我提出四点政策建议。


一、重视提振总需求的总量稳就业政策


当前,我国就业市场的结构性问题是其主要矛盾,因此我们更应重视更具有针对性的结构性稳就业政策,但我们也不应该忽视稳就业的总量政策,因为总需求不足是当下就业问题的一个大宏观背景,民间投资不足,房地产投资不振,尤其是消费需求低迷,需要提振总需求来增加对劳动力的总需求。根据我们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团队的预测,假定每年新增一千万以上的就业人口,那么在资本有机构成保持不变的情况下,GDP大体要保持4%左右的增长率。如果总需求不振,会从总量角度对就业产生很大的压力。因此,为了稳就业,就必须要稳增长,而稳增长当下面临着供给冲击和需求压力,其中需求不足是主要矛盾。因此,我们需要继续推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需求管理政策,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总需求,改善就业的宏观环境。当前提振总需求的重点:一是需要提振民间投资的信心来稳投资;二是要稳定房地产,从而稳定房地产投资;三是国家可以通过发放消费券等政策来提振消费需求,从而在总量层面稳住就业。


二、稳就业的关键是保企业


要稳住就业,关键要保企业。去除政府有关部门和第一产业的就业,我国大概80%多的就业人口都在企业。如果不能有效地启动经济、不能有效地保住市场主体,那么长期而言我们稳就业的目标就很难完成,因为企业是创造就业机会的主体。如果企业能够存活下来,就业基本面就能稳住;如果企业活不下来,生存面临严重问题的话,单靠政府的救助政策很难稳住就业,从而保住民生。所以从中长期来看,稳就业、保民生的关键是要保住市场主体。


保企业的重点是要保中小企业。当下的中小企业中,大部分是民营企业。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非常有助于稳就业保民生。我国现有大约3000万个中小企业,7000万个个体工商户,这近亿的市场主体大部分属于民营经济。它们解决了80%以上的就业。促进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除了出台必要的扶持政策外,关键要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为民营经济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了突破“旋转门”、“天花板”、“玻璃门”,我们要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方面排除所有制歧视,实现各类所有制主体公平竞争。二是有效的产权保护制度。稳预期与保护产权是正相关的。如果民营经济的权益在市场经营过程中屡被损害,产权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其经营行为就会短期化,甚至可能退出市场,从而不利于稳就业保民生。同时国家应出台有针对性的纾困解难政策,真正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成本高、负担过重的问题。


三、解决结构性矛盾的重点在改善供给


当前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是主要的,要解决结构性矛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改善供给。毫无疑问,高校是社会中高端劳动力的主要供给方,2022年中国高校的毕业生是1076万,高校毕业生如何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是解决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认为解决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结构性矛盾需要进一步改革高等教育体制。


(一)调整改善目前的高校结构。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同质化问题非常严重,几乎所有大学都想办成像清华、北大、人大、复旦、上海交大等综合性大学。这个思路是有问题的,其实我国的高校结构必须要分层化,一部分大学要办成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强调“宽口径、厚基础”,研究生教育瞄准世界学术前沿,目标是赶超世界一流大学。但相当一部分地方大学应该直面市场,和社会需要形成较高的对接度,还有一部分大学直接办成职业性高等技术学校,为社会培养可以直接上岗的技术人才。但是现在很多地方高校瞄准了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理念,导致相关专业的同质化及与市场断层,毕业后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因此,我们需要改革教育体制,避免高等教育的同质化。


(二)提高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和就业的匹配度。我国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和市场供方需求和劳动力需求方的匹配度不高,这使得很多专业的学生毕业出来很难找工作,因此需要在专业设置方面提高匹配度。特别是有些专业已经多年在就业市场上亮“黄灯”,甚至亮了 “红灯”,但招生规模还是居高不下,结果学生一毕业就面临失业的窘境。

    

(三)加强人力资本投资,优化劳动力的再培训和再教育。数字化时代,技术变化非常快,很多劳动力在高中和大学受到了比较好的系统教育,但是由于技术变化,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知识就陈旧了。所以需要再培训和再教育的过程,加强人力资本投资,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再培训的过程解决劳动力供给和需求间的矛盾问题。


四、完善对失业者的社会保障体系及其覆盖面


从数据上看,最近两年的城镇统计失业率在6%左右徘徊,但是还有一部分失业人口没有在统计口径中,例如离岗返乡农民工等。在我们国家的社会保障机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保障体系。失业人口大部分属于社会底层、低收入阶层,这些人一旦失业之后家庭将面临巨大的困难。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理念,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体现就是通过社会保障体系对于失业人口要给予合理、恰当的保障。从目前国家统计口径来看,失业救助的财政覆盖面还不是很大,一部分失业人口在统计范围之外,一部分统计失业人口没有及时获得财政救助。因此,我们要本着以人民为中心及实现共同富裕的总体目标,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失业人口给予必要的救助。其中除了健全政策外还需要重点强调政策的覆盖面,特别是对于没有列入统计口径的人口,需要在不同的层面给予必要的救助,增加救助的覆盖面,这对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对于维护社会稳定非常重要。




延伸阅读

丁安华:中国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亟待从需求端发力解决


李超:改善青年失业率需要做好教育和就业的匹配


【视频】杨继东:“跨省通办”扩面增效、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聚焦“需求不足和结构矛盾下的就业市场”,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发布


王晋斌:六论高通胀下的强美元:会持续多久?


【荐书】闫衍、赵磊等:《信用评级的中国路径与法律治理》


何青等:防范金融风险“治未病”,加强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监管


【视频】刘青:面对科技竞争,要转换“被动防御”思维


何青:多国应对全球能源危机措施各有侧重


代志新:加大制造业财税扶持力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